怎样正确使用中成药

温馨提示:点击标题下方的“菏泽食品药品安全”即可我们,您身边的食品药品安全。

中成药种类繁多,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因为应用的剂型不同或者治疗的目的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1、剂型不同服用方法不同

中成药的剂型即中成药的形态,与中成药的制法和服法密切相关。在制备中成药时,根据所用中药材的性质、所含成分、用药目的、临床需要和给药途径等,选择适宜的剂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因此不同的剂型也就产生了。传统的中成药剂型大多为“丸散膏丹”。随着现代制药工业及制剂工艺的发展,如今已有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煎膏剂、贴膏剂、滴丸剂、胶囊剂、糖浆剂、合剂、酒剂、酊剂、茶剂、搽剂、洗剂、涂膜剂、膏药、气雾剂、喷雾剂、注射剂、露剂等数十种剂型,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中成药因剂型不同,其服用方法不同。

1.1中成药口服剂型使用方法

丸剂:丸剂又分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水丸、浓缩丸、蜡丸、滴丸等。小颗粒的丸剂服用时,只需温开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应嚼碎后或分成小粒后再用温开水送服,若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如蜜丸:乌鸡白凤丸,水蜜丸:补肾益肠丸,水丸:逍遥丸,浓缩丸:牛黄解毒浓缩丸,蜡丸:妇科通经丸,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等。

此外,部分中成药丸剂为增强疗效,可采用药饮送服,如在服用藿香正气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疗胃痛、呕吐等症时,可采用生姜煎汤送服,以增强药效;痛经患者在服用艾附暖宫丸时,可用温热的红糖水送服,以增强药物散寒活血的作用;在服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肠炎时,可用大枣煎汤送服以增强药物补脾益气的作用;在服用大活络丸治疗中风偏瘫、口眼歪斜时,为了增加药物活血通络的功效,可用黄酒送服。

散剂、粉剂:一般可用蜂蜜加以调合送服,或药汁送服,也可装入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但也有特殊用法的,如温胃止痛的散剂--胃活散,不须用水送服,直接舔服即可,以便药物在胃中多停留一些时间发挥治疗作用,一般服后一小时再饮水为宜。

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呕吐。如八珍益母膏。

颗粒剂:颗粒剂(冲剂)宜用温开水冲服;颗粒剂按溶解性可分为可溶型、混悬型和泡腾型。在服用混悬型颗粒剂时,如有部分药物不溶解,也应一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但对于泡腾型颗粒,只能加水泡腾溶解后服用,切忌放入口中直接冲服。如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均为可溶型颗粒剂。

糖浆剂、口服液:可以直接服用。如急支糖浆、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片剂:一般均用温开水送服。对于咀嚼片,应嚼服,四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含片因需含服,如草珊瑚含片,因此婴幼儿也不宜服用,以免卡住气管,危害生命。但是,肠溶片、缓释片和控释片,应整片温开水送服,切忌掰开服用,以免影响疗效。

胶囊剂:宜用温开水整粒送服。因为中药制成胶囊剂,主要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掩盖不良气味,提高临床疗效,所以切忌将胶囊壳去掉服用。还有些定位释放和吸收的胶囊剂,如消栓肠溶胶囊。

气雾剂:使用时将药物喷雾直接吸入,这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止咳平喘或开窍醒神。因其是通过口腔粘膜吸收的,切忌口服。如复方丹参气雾剂。

胶剂: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单独服用时,均可加黄酒或糖、水,隔水加热使之溶化(又叫烊化)后服用。

茶剂、袋泡剂:需用沸水泡汁,频繁服用,象喝茶一样。如午时茶。

此外,还有一部分外用中成药,在外用中成药中除少数如七厘散、玉真散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外,均不可内服,尤其含汞、铅、砷等有毒成分的外用药。外用中成药同样因剂型、药性、功效、主治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外用方法:

1.2中成药外用剂型的使用方法

散剂:中成药外用散剂因治疗目的不同,有以下三种使用方法。第一是撒敷法:将药粉直接均匀地撒布患处,再用消毒纱布或外贴膏固定,达到解毒消肿、提腐拔脓、生肌敛疮的功效。如生肌散、珍珠散等。第二是调敷法:用茶、黄酒、香油等液体将药粉调成或研成糊状敷于患处。如用茶水调敷如意金黄散,取茶叶解毒消肿的功效;用黄酒调敷七厘散,以提高其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第三是吹敷法:将药粉装入硬纸筒中吹到患处,如用冰硼散吹敷治口腔糜烂、牙龈肿痛。

中成药油膏剂、水剂:多采用将药物直接涂敷与患处。如紫草膏、獾膏等。

中成药膏剂:主要包括软膏剂、膏药、橡皮膏三种。在使用膏剂前,应先清洗患部皮肤,以免影响其疗效,尤其是使用化妆品的患处皮肤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膏药容易脱落。软膏剂直接涂抹于患处即可,如青鹏膏等;黑膏药需加热烘软后贴敷患处,如狗皮膏;橡皮膏可直接贴敷患处,如伤湿止痛膏。此外,还有一些特殊使用的膏剂,如奇正消痛贴膏,在贴敷前应揭除药贴的塑料薄膜,再将小袋内的润湿剂均匀涂在中间药垫表面,敷于患处或穴位,轻压周边胶布贴实即可。此外,还应注意每种膏剂的涂抹和贴敷时间,一般膏药大多贴敷24小时更换一次,但也有特殊的,如南星止痛膏,贴敷24小时后,隔日再贴。

中成药膜剂:用于贴敷口腔粘膜、眼结膜、阴道粘膜患处表面,可使药物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如口腔溃疡膜等。

栓剂:将药物置于肛门或阴道中,待药物溶化吸收后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如苦参栓、野菊花栓等。

喷雾剂:有些喷雾剂是专供外用的,如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伤科灵喷雾剂,由于含有酒精,所以不宜长时间大量使用,以防过敏。

2、疾病不同服用中成药的时间不同

中成药的服药时间,根据不同的疾病和药性特点来决定服用的时间。服用时间和方法可以根据下面的情况选择:

2.1病位在上:如头痛、目疾、咽喉病等,应在饭后服药才利于药性发挥。

2.2病位在中: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像胃痛、胃胀等。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这样可使药性上行,更好地发挥药效。另外,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中成药,应在饭后服用,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刺激和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应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毒副作用。

2.3病位在下: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象腹痛、腰痛、遗精等。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肠,从而尽快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4具有滋补作用的中成药:应空腹饭前服用,利于充分吸收,更好地发挥药效。此外,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和具有泻下作用的中成药也应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吸收,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以增强疗效。

2.5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

2.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总之,服中成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便更好地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此外,中药注射剂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医院注射使用;切忌在家口服使用,因为注射剂口服是不吸收的。

如果您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遇到问题,请拨打投诉举报电话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qqpl.com//zcmbyf/8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