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到变天就感冒、流鼻涕、咳嗽,甚至喘息,冬天是最难过的季节,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孩子健健康康地过完冬季呢?其实,容易在冬季发生的疾病要预防,夏季可正当时了。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冬病夏治,首先给大家看段视频。所谓“冬病夏治“,就是指一些在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入冬加重的疾病,在夏天通过中药、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手段,进行预防、治疗,就叫做“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法的理论基础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春夏养阳”养生法则。后人是这么理解的:“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宜用辛热温阳饮食以补阳气;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宜用寒凉养阴饮食以补阴气。”(清?张志聪),“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计”(明?张景岳)。
现代的冬病夏治,则是在古代三伏日治病及“春夏养阳”的思想指导下,参考了清?张璐《张氏医通》中的记载“夏季三伏中,用白芥子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蜇疼痛,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然后加以改进,在防治很多冬季复发性疾病方面取得了稳定的疗效。
冬病夏治治疗范围肺系疾病:
①?体虚感冒,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变应性咽喉炎等;
疼痛性疾病:
?①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产后风湿病、骨质疏松症,痛风等;
②肢体经络类疾病:肩周炎,颈腰椎病,腰腿冷痛,四肢冷麻,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网球肘,电脑手;
寒性疾病:
①脾胃虚寒: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虚寒性腹痛腹泻等;
②肾阳虚证:前列腺疾,阳痿,遗精,早泄等;
③冲任虚寒:痛经,慢性盆腔炎,宫寒不孕等
亚健康状态:
?①阳虚体质——以怕冷为主要表现;
②气虚体质——以体质虚弱、容易疲劳为主要表现;
③痰湿体质——以虚胖为特点,容易出现困乏、疲劳、怕冷、便溏、苔腻等症;
④血瘀体质——以肤色晦暗、身有痛处、舌质紫暗为特点,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最高的一种体质。
冬病夏治作用特点一、作用直接,适应症广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
二、用药安全,诛伐无过
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
三、取材广泛,价廉药俭
穴位贴敷法所用药物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价格低廉,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葱、姜、蒜、花椒等。
四、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
敷贴疗法的禁忌症1.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禁止应用;
2.有出血倾向者禁止应用;
3.孕妇不能应用行气活血的药物,以免发生流产。
敷贴疗法的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敷贴时间,如果药物刺激性弱,敷贴时间可以长些;如果药物的刺激性很强,则应适度缩短敷贴时间;
2.敷贴时尽量远离黏膜,以免刺激黏膜引起疼痛或水肿;
3.小儿敷贴时,要严格看护,防止小儿搔抓,误服外贴药。
冬病夏治开始时间——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冬病夏冶、温阳祛寒三伏贴――在头伏的任一天贴第一次,每隔十日贴一次,最好选在10点至15点这一时段,成人每次3――5小时,儿童每次0.5――2小时。3至5年为一疗程。传统认为每伏第一天为最佳时间。
请您一定先到中医科就诊,针灸医师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开出相应的贴药处方,具体穴位处方。贴药前后请认真阅读“三伏贴”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