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常规鱼养殖低成本有效,全年鱼病怎

北京酒渣鼻主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210310/8733714.html

一、前述:

宿主、病原体、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1、疾病控制概念:

指利用生物或者化学的方法,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消灭病原和增强水产养殖动物自身抗病力等措施,达到控制水产养殖动物传染性疾病发生或蔓延的目的。

2、由于草鱼等常规鱼养殖技术相对成熟,养殖户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但养殖草鱼等常规鱼可能存在以下挑战:⑴草鱼等鱼本身病害较多,传统的易发病有赤皮、烂鳃、肠炎,俗称“草鱼三病”。近年扩展到草鱼“五病”,即肠炎、出血等。

根据草鱼等常规鱼病害发生的规律,结合各地区的养殖特点,建议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方案

二、全年综合防病方案

1、开春前清塘(3月前):用高纯氧化钙(有效含量95%,替代传统生石灰,颗粒状直接干撒,简单方便,劳动强度小;用量是生石灰三分之一)每亩30-70公斤,清塘消毒,一周后进水50-80公分。也可带水清塘,用量稍大。清塘后还要肥水培藻,7-10天放鱼试水;试水鱼无恙则可下苗入塘。

2、防治水霉病(3月初):

(1)在捕捞、搬运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2)鱼池要用高纯氧化钙(有效含量95%,替代传统生石灰,彻底清塘,解决池底酸败问题。部分老塘还应使用老塘翻新对底质的被还原有机质进行处理,按50亩/桶水面用量。

(3)治疗:外用5-10ppm腐皮水霉溃烂灵浸泡;或全池泼洒,严重时每瓶毫升用2亩.米,一般用3亩.米每瓶。

⑷预防:开口后3天内服,增强抗病力;用菲西大保健中草药膨化饲料内服7-10日,确保鱼儿体质健壮和肠胃健康。每吨饲料投喂普通饲料1/2加大保健1/2;两者配合,效果更佳。2次/月,连喂5-7天。

3、开春调水(3月,水温18度前):春季调水是养殖前期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大多数地方春季调水相当困难。春季调水主要在于肥水培养藻类,为开春后的鱼病预防做准备。调水可以用以下方法(晴天上午10点前后用):

(1)第一天:泼洒低温肥水素:肥霸,3亩每瓶.米水深。

(2)第二天:硅藻激活产品细胞能+藻种;细胞能5亩/瓶,藻种3亩/包。

4、清明节后预防鱼病:

(1)杀虫:4月上旬,水温20度左右;晴天上午,第一天用水虫清,3亩每瓶。第二天鱼种用高效斜管车轮净泼洒;成鱼用高效指环一次净泼洒,3亩每瓶。

(2)杀菌:杀虫后第3天,晴天上午,用菌毒净2亩/瓶。

(3)内服预防:每斤鱼,百虫灵克(预防寄生虫)+解毒保肝液(或花肝泰克)1瓶/五黄水康露克+氨维他克克;中后期肝胆病易发,从6月开始,将花肝泰拌入饲料中。

最简单的办法是每月投喂大保健中药膨化饲料2个疗程。

内服药每次连续投喂3-5天。喂药期间饲料减量三分之一。每个月预防2次,每次连续喂3-5天。高温季节每10天内服一个周期,其余时间每15天内服一个周期

5、每个月进行水质管理:降低水体有害物质,改善鱼的食用口感;提高鱼的抗病力。高温季节每10天调水一次,其余时间每15天调水一次。

(1)第一天:高纯氧化钙改底(1-3千克/亩),解决残饵粪便等有机物造成的池塘底部酸败问题;

间隔一个周期,用老塘翻新(5亩/千克),解决池底厌氧环境产生的被还原底质问题。两类改底交替使用,彻底解决两种底质问题。

(2)第二天:改善水体微生态环境:A、芽孢杆菌原粉,克用10-15亩;B、调水师3亩每袋.米水深。两种产品每月交替各使用1次。

养殖中后期,随着鱼吃食量和密度的增加,建议用调水专家调水,除能降解氨氮亚盐等有害物质,还能分解抑制有害藻类。关键因素是调水专家是厌氧微生物,不怕缺氧,不会耗氧;使用安全、效果好。

(3)第三天:A、细胞能+藻种+磷动;细胞能60-g/亩.米+藻种50-g/亩.米+磷动ml/亩。B、或仅使用细胞能+磷动。两种方案每月各交替使用一次。细胞能可以定向培育出硅藻;磷动是一种水溶性全溶解磷肥。按此方案可以抑制蓝藻等有害藻类滋生,定向培育出一池硅藻占30%的硅藻水;这种藻相的水,不易倒藻、不易缺氧、不易发病。

6、饵料伴侣定期投喂:养殖中,长期面临两个问题,问题一是饵料转化率低,由于鱼的肠道比较短,饵料进入肠道后还没有完全消化就被排出,造成饵料浪费;而残饵和粪便大量进入水体又污染水质,造成问题二;即由于水体污染后鱼容易生病。目前,可以通过投喂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饵料伴侣解决;一方面其中含有大量乳酸菌等有益菌,可以促进饵料的吸收转化率,降低饵料系数。另一方面,排出的粪便中含有有益微生物,进入水底后可以将水底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让水质不但不会变坏,反而会分解转化成藻类等有益微生物群落,变废为宝。从而饵料系数降低0.2个点左右,水质更好,鱼病更少!

投喂方法:将本品直接泼洒到饲料中,搅拌均匀后用投饵机投喂;不增加饲料成本。

7、白露节气预防工作:白露前后

(1)杀虫:晴天上午,第一天用水虫清泼洒,3亩每瓶。第二天用杀虫灵2号泼洒,3亩每瓶。

(2)杀菌:杀虫后第3天,晴天上午,用菌毒净毫升用2亩。

8、越冬鱼的管理:

1、10月份:内服五黄水康露+氨维他克等。2、10-11月:加强投喂大保健7天,投料保膘。3、在整个越冬期间注意适当补充饵料,以增强鱼的体质。4、做好清塘工作。

三.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1.鱼塘准备:放苗前鱼池用高纯氧化钙(有效含量95%,替代传统生石灰,颗粒状直接干撒,简单方便,劳动强度小;用量是生石灰三分之一)每亩30-70公斤,清塘消毒,一周后进水50-80公分。如果没有进行清塘,则应进行水体消毒,可用百毒煞ml/亩、一元二氧化氯颗粒g/亩或金碘、鑫碘等消毒,二至三天后用高效净水先锋-g/亩或解毒碧水安g/亩进行水体解毒。也可带水清塘,用量稍大。清塘后还要肥水培藻,7-10天放鱼试水;试水鱼无恙则可下苗入塘。

2.肥水培藻:给鱼儿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前期培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比较难的。建议有条件的引入部分老塘水。培水时用:细胞能60-g/亩.米+藻种50-g/亩.米+肥霸ml/亩,三天后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加氮、磷追肥,水肥后,第二天进行试苗,用10—20尾要放养的鱼苗进行试苗,24小时后若苗种没出现死亡,就可以放苗。

3.放苗:苗种入池前用50ppm水霉灵+5ppm高效斜管车轮净+10ppm金碘进行苗种浸泡;15—20分钟后可放苗,注意放苗时应在池塘的上风处放苗,苗放好后用盛大泼洒姜每亩50-克化水全池泼洒,第二天用五黄水康露-ml每亩全池泼洒,这样可提大大高鱼、虾、蟹苗的成活率。

四.鱼类养殖常见疾病早知道

(一)春季流行疾病防治

1.水霉病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科中许多种类霉菌寄生而引起的。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并向内外生长,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称白毛病。病鱼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磨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水霉病。可看到菌丝侵附在卵膜上,卵膜外的菌丝丛生在水中,故有“卵丝病“之称,因其菌丝呈放射状,也有人称之为“太阳籽”。此类霉菌,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一切淡水水域中。它们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一年四季都能感染鱼体,全国各养殖区都有流行。各种饲养鱼类,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感染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鱼卵也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特别是阴雨天,水温低,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鱼卵死亡。

防治方法:(1)在捕捞、搬运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2)鱼池要用高纯氧化钙(有效含量95%,替代传统生石灰,颗粒状直接干撒,简单方便,劳动强度小;用量是生石灰三分之一)彻底清塘。(3)治疗:外用5-10ppm腐皮水霉溃烂灵浸泡;或全池泼洒,严重时每瓶毫升用2亩.米,一般用3亩.米每瓶。⑷预防:开口后3天内服,增强抗病力;投喂菲西大保健7-10日,确保鱼儿体质健壮和肠胃健康;2次/月,连喂5-7天。

2.春季水质调节

春季调水是养殖前期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大多数地方春季调水相当困难。春季调水主要在于肥水培养藻类,调水可以用以下方法(晴天上午10点前后用):

(1)第一天:清除有害藻类:透靓爽,清除铁锈水、蓝绿藻、青苔等水体有害藻类,2亩每瓶.米水深。

(2)第二天:细胞能+藻种+肥霸;细胞能60-g/亩.米+藻种50-g/亩.米+肥霸ml/亩

3.烂尾、烂鳍、烂皮、溃疡、水霉病综合症

由于春季气温还低,水质清瘦,鱼体抵抗力低下,秋冬交替季节消毒不好,导致细菌和真菌严重滋生和小瓜虫、车轮虫等病的发生。建议秋末冬初适时追肥,保持水的肥度,同时注意消毒杀菌。

治疗方法:(1)外用腐皮水霉溃烂灵ml用2-3亩,连用两次。

(2)水霉灵(一包1-2亩)+高效斜管车轮净(每瓶3亩)+人参大蒜素.

(二)春夏季节交替时流行疾病的防治

1.细菌性烂鳃病

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耻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在显微镜下观察,草鱼等常规鱼鳃瓣感染了粘细菌以后,引起的组织病变不是发炎和充血,而是病变区域的细胞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侵蚀性”出血。另外有人观察到鳃组织病理变化经过炎性水肿、细胞增生和坏死三个过程,并且分为慢性和急性两个类型。慢性型以增生为主,急性型由于病程短,炎性水肿迅速转入坏死,增生不严重或几乎不出现。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等常规鱼种,每年的4~9月为流行盛期。1~2龄草鱼等常规鱼发病多在4~5月。

防治方法:(1)用菌敌兑水泼洒,每亩.米水深用药50-60毫升。(2)用一元二氧化氯颗粒在食场挂篓。在草架的每边挂密篓3~6只,将竹篓口露出水面约3厘米,篓装入-克一元二氧化氯颗粒+车指灭克。第2天换药以前,将篓内的一元二氧化氯颗粒渣洗净。连续挂3天。(3)治疗:用解毒保肝液每公斤饲料添加2g+赐倍能2g治疗。(4)调水:藻种(50克每亩)+细胞能(60-克每亩)

2.预防夏季车轮虫病

水瘦而多发,由于夏季是车轮虫的大量繁殖季节,所以在春夏交替时应该及早预防。而且在夏季许多病症都受车轮虫的影响,所以,为了鱼的健康生长,预防车轮虫在春夏交替时,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1)预防:驱虫蒿+百虫灵每包药拌饲料40斤投喂;拌药期间饲料投喂量减到日常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每月2-3次,每次连喂3天;一包管斤鱼。

(2)治疗:高效斜管车轮净,成鱼每瓶用3亩,苗种每瓶4-5亩;全池泼洒。

3.指环虫病

水瘦而多发,由指环虫引起的寄生虫性烂鳃病。我国饲养鱼类中常见的指环虫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环鳃指坏虫等。指环虫是雌雄同体的卵生吸虫。在虫体的后部有一卵巢,精巢在卵巢的后面。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对鲢、鳙、草鱼等常规鱼危害最大。指环虫与三代虫的区别是:在显微镜下有4个黑色眼点的是指环虫,没有的是三代虫。

防治方法:

(1)预防:鱼苗放养前用高效指环一次净浸洗15~30分钟,药液浓度是每1立方米水2毫升,可杀死鱼种鳃上和体表寄生的指环虫。

(2)预防:百虫灵克每包药拌饲料40斤投喂;拌药期间饲料投喂量减到日常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每月2-3次,每次连喂3天;一包管斤鱼。

(3)水温20~30°C时,高效指环一次净用2-3亩/瓶,全池泼洒杀虫。

(4)见虫克,全池泼洒,每瓶2亩

4.肠炎病

肠炎病又叫烂肠瘟、乌头瘟。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孢杆菌。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此病是目前饲养鱼类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草、青鱼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当年草鱼等常规鱼和一龄的草、青鱼最易得病。死亡率很高,一般可达50%左右。

防治方法:(1)预防:用大保健、饵料伴侣或人参大蒜素内服,确保鱼儿体质健壮和肠胃健康。配合使用效果更佳;3次/月,连喂3-5天;2次/月,连喂5-7天。

(2)预防:定期用人参大蒜素全池遍洒,60-80克每亩。每月2-3次,每次连喂3天。

(3)治疗:内服人参大蒜素+赐倍能。各一包管斤鱼。

(4)治疗:内服出血烂鳃肠炎康,一包管斤鱼。

(三)夏季鱼病的防治

1.鳃霉病

是由鳃霉菌(真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鱼病。感染鳃霉病急性型的病鱼,出现病情后几天内大量死亡,表现为鳃出血,部分鳃丝颜色苍白,鱼不摄食,游动缓慢。慢性型发病的病鱼,死亡率稍低,坏死的鳃丝部分腐烂脱落,鳃丝贫血,呈苍白色。鳃霉病必须借助显微镜确诊:剪少许腐烂的鳃丝,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鳃霉菌的菌丝。每年5~10月为流行季节,尤以5~7月间为最甚。鳃霉病的流行,除地理条件以外,池塘的水质状况是主要因素,一般都是水质恶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很高,又脏又臭的池塘,最易流行鳃霉病。鳃霉病的发生,在广东与采用茶粕清塘和用大草培水的培育苗种方法有关,因为大草在池中发酵腐烂,水中有机质突然增多,水质恶化,所以池中容易爆发鳃霉病。

防治方法:(1)经常保持池水新鲜清洁,适时加入新水,可以减少发病机会。

?(2)鱼苗鱼种培育池要用混合堆肥代替大草和粪肥直接沤水法,用高纯氧化钙(高含量生石灰)清塘代替茶粕清塘,可以预防鳃霉病的发生。

?(3)发病鱼池立即冲注新水。

?(4)定期调水预防:第一天:清除有害藻类:透靓爽

?第二天:消除水体有害物质:

?芽孢杆菌原粉/调水专家

?第三天:培肥水体有益藻类种群,改善水质:

?藻种(50-80克每亩)+细胞能(60-克每亩)+磷动(毫升每亩)。

?(5)治疗:用腐皮水霉溃烂灵,2-3亩每瓶,全池泼洒。

2.出血病

草鱼等常规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鱼病。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这种病毒寄生在鱼体组织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所以难以用药物治疗。病鱼体色发暗,微带红色。病症主要有三种类型:“红肌肉”型,撕开病鱼的皮肤或对准阳光或灯光透视鱼体,可见皮下肌肉充血现象,有全身充血和点状充血;“红鳍红鳃盖”型,病鱼鳍基、鳃盖充血,常伴有口腔充血;“肠炎”型,病鱼肠道充血,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

防治方法:草鱼等常规鱼出血病的病毒可以通过水来传播,患病的鱼和死鱼不断释放出病毒,加上该病毒的抗药性强,就造成药物治疗的困难。目前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

(1)注射灭活疫苗。对草鱼等常规鱼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当年鱼种注射时间是6月中下旬,当鱼种规格在6~6.6厘米时即可注射。每尾注射疫苗0.2毫升,一冬龄鱼种每尾注射1毫升左右。经注射免疫后的鱼种,其免疫保护力可达14个月以上。同时还可用浸泡疫苗进行浸泡免疫。

(2)治疗:方案一:出血烂鳃肠炎康,每斤鱼喂克每天;方案二:解毒保肝液+速康+止血粉;方案三:五黄水康露+止血粉+赐倍能+恩欣

(3)外用:第一天:见虫克2亩每瓶;第二天:血立停(3亩每瓶)+菌敌(50克每亩)或水虫清+鑫碘(毫升每亩)连用两次。

3.赤皮病

此病是由萤光极毛杆菌引起的。此菌好气,适宜温度为25~30℃,在40℃的水温尚能生存。此病是草、青鱼种和成鱼阶段的主要鱼病之一。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似一把破扇子。有时病鱼的肠道也充血发炎。

治疗方法:(1)外用高效斜管车轮净ml用2-4亩+腐皮水霉溃烂灵ml用2-4亩。

(2)内服人参大蒜素+赐倍能+恩欣+止血粉;

4.草鱼等常规鱼老三病

草鱼等常规鱼鱼体发黑,伴随烂鳃、肠炎、赤皮等症状。

治疗方法:(1)外用金碘+水虫清或菌敌+水虫清(若镜检有指环虫或车轮虫、斜管虫则使用见虫克或高效斜管车轮净)或五黄水康露+人参大蒜素;

(2)内服方案一:解毒保肝液+赐倍能+恩欣+止血粉;方案二:出血烂鳃肠炎康;方案三:福考星+止血粉;

(3)调水:调水师/芽孢杆菌原粉/调水专家。

(四)夏秋季节交替流行病害防治

中华鳋病

中华鳋病的病原体有大中鳋和鲢中华鳋。中华鳋雌雄异体,雌虫营寄生生活,雄虫营自由生活。中华鳋寄生在鱼的鳃上,除了它的大钩钩破鳃组织,夺取鱼的营养以外,它还可能分泌一种酶的物质,刺激鳃组织,使组织增生,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使鱼死亡。此病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草鱼等常规鱼。

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用杀虫灵2号浸洗鱼种20~30分钟,杀灭鱼体上的中华鳋幼虫。(2)病鱼池用水虫清2亩用ml泼洒,杀死中华鳋幼虫,可以减轻病情。(3)第一天用水虫清,第二天用杀虫灵2号,也能快速杀灭中华鳋。

(五)白露前后疾病预防工作

小瓜虫病:小瓜虫寄生处形成许多直径1毫米以下的小白点,故又名白点病。当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有时眼角膜上也有小白点,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呼吸困难而死。对鱼的种类及年龄没有严格选择性,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当水温在28℃以上时,幼虫最易死亡,故高温季节此病较为少见。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观赏性鱼类的危害最为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1)用高纯氧化钙(有效含量95%,替代传统生石灰,颗粒状直接干撒,简单方便,劳动强度小;用量是生石灰三分之一)彻底清塘,合理放养。

(2)驱虫蒿拌饲料投喂;连续3-5天。

(3)用高效指环小瓜净2亩每瓶,次日用驱虫蒿(夜间用药效果更好)。

(七)不良水质引起的疾病

1.泛塘

泛塘是池塘水中的溶解氧不足而引起的一种鱼病。养鱼水体要求每升水中含溶解氧5毫克以上,如果低于1毫克,鱼就要浮头,甚至发生死亡。泛塘一般多发生在5~9月。每当天气闷热、气压降低、风向由北转南、暴雨过后等情况下,半夜之后最容易发生泛塘。泛塘之前,一般池塘水面出现泡沫,甚至有一股腥臭味;小鱼虾聚集于池边等。泛塘时塘内鱼群狂游乱窜、翻白,如不及时抢救,会全池死光。

防治方法:(1)冬季干塘清除淤泥;注意投饵施肥,勤捞残渣。(2)合理掌握放养密度,防止鱼池过密缺氧。(3)注意巡塘,发现泛塘迹象,立即注入新水,开动增氧机增加氧气。(4)定期使用细胞能(60-克每瓶)培育出硅藻藻相为主的水,不易倒藻,预防泛塘发生。(5)定期使用育池强氧精片/氧多多(克氧片)一片一亩。增氧持久,无残留,持续改善底质。

2.三毛金鳋引起的水体中毒

预防:冬季前肥水,使有益藻丰富。定期使用:细胞能+藻种+肥霸;细胞能60-g/亩.米+藻种50-g/亩.米+肥霸ml/亩。

总之,水产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最终目的是要成功实现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鱼病防治+鱼的生长增值都同样重要,所以,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把握好,才能低成本高效益的完成一个养殖周期;实现最终的经济效益。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qqpl.com//zcmbjc/12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