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提醒今夏三伏贴黄金时间表错过又

您是否容易手脚冰凉?您家小朋友是否体质较弱、容易生病?......那么,今年的三伏灸可不要错过哦~错过就又等上一年!

有医说医第24期:今夏三伏贴,你贴对了吗?

徐顺娟: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第一届心力衰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中国针灸学会会员,江苏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右一:徐顺娟

什么是冬病夏治?

为何要治?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的中医特色疗法,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理论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和防病治病的方法。

冬病

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当人体阳气不足,又值冬季气候阴盛阳衰,导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病情加重。

夏治

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人体阳气都在最旺的时候,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方法,也就是说:借天之阳来补人之阳,来达到扶助人体阳气,加强卫外功能的效果,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的目的,也是中医学“未病先防”的体现。

冬病夏治治疗时间?

目前,冬病夏治最常采用的方法是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又称为“三伏贴”。就是在三伏天进行的中药贴敷治疗。

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庚”日就是10天的意思,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贴”的治疗时间就是在三伏各敷一次,也就是说1年贴3次,一般连贴三年。如果病史时间长,或病情比较顽固的病人,譬如象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寒腿的病人,或者老年人阳气虚弱严重,怕冷明显者,可以适当增加疗程;

不能耐受长时间贴敷的患者,譬如有部分患者皮肤会比较敏感,可以缩短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通过增加贴敷的次数来弥补,加用“伏前贴”和“伏后贴”,也就是在三伏的前10天、后10天各增加一次。

冬病夏治适合哪些病种?

禁忌人群?

01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8.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02禁忌症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患有感染性疾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2.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孕妇,3岁以下的小孩。

4.体质壮实易上火之人,阴虚火旺者,不宜。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穴位贴敷、艾灸、刮痧、按摩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穴位贴敷

这一疗法是在夏季三伏天,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制剂贴敷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到达经络和脏腑,来达到治疗目的。这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以上所说的病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灸法

灸法一般用的是艾灸,以艾叶为原料,做成艾绒、艾柱和艾条,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除了常规灸法外,还有雷火灸(火力更猛,作用更强);瘢痕灸,用艾将皮肤灼伤,刺激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来达到扶正的作用。这个用的比较少。譬如慢性骨关节炎、慢性肠炎,寒气重,常规药物不能缓解的时候可以尝试。

刮痧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按一个方向刮动,刮痧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也就是俗话说的“痧”,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加快新陈代谢。最常用的部位就是后背的华佗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脏腑的腧穴部位,如肺腧、脾腧、肾腧、胃腧、大肠腧、小肠腧等,再结合十二经脉的经筋、皮部,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儿童、老人,和特别虚弱的患者,要注意刮痧的力度要减轻,时间适当缩短,以防止晕痧。

拔火罐

拔火罐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中医方。用拔火罐冬病夏治的原理和刮痧差不多,都是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来疏通经络祛除寒气。选择的部位和刮痧的部位可以通用,尤其对于骨关节病,如老寒腿、颈腰椎病变效果比较好。

经过临床的反复实践和研究,证明: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临床可操作性强,老百姓的接受程度高,临床疗效也显著。

“冬病夏治”最佳推荐:医院

“冬病夏治”是一种中医医疗技术,需要制定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并需要在医疗行政部门备案的。为了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医院接受冬病夏治。

推荐:

医院

医院

★★★★★

推荐理由:医院,医院。

开展科室多

医院老年科、针灸科、呼吸科、儿科、消化科等,多个科室都开展了这个项目,每个科室根据自身病人的特点,来选择冬病夏治的方案,做到了病人分类个体化。

名老中医专家来把关

各科的冬病夏治的方医院认定的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审定,融入了老专家的学术检验,譬如老年科的散寒关节贴就是我们的省名中医胡铁城教授、郭宏敏教授创制的,并且已经获得了专利。所以,临床疗效得到了保障。

医院统一管理

各科室的冬病医院备案,提交相关的操作流程和规范,通过伦理审查后才能在临床开展,所以技术有保障。

科主任负责制门诊部统一协调

所有开展科室的冬病夏治项目有科主任亲自抓,从方案制定、人员调配到疗效评价,做到闭环管理。所以,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活动,病人越来越多,反馈的疗效也越来越好,安全性也越来越高。

冬病夏治

适合哪些老年人

治疗时注意哪些问题?

老年人群是冬病夏治的主要群体,因为中医学认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阳气开始衰退,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阳虚患者的比例大大增加,同时,很多老人因为慢性病可能需要长期口服大量的药物,贴敷疗法不增加患者的胃肠负担,是治疗疾病的非常好的选择。

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骨关节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不适合三伏贴患者,这样做

建议可以尝试四季贴,药物组成相对温和,穴位选择上“有是证用是穴”,精准治疗,譬如适合老年患者的安神贴、失眠贴、眩晕贴以及便秘贴等,临床反应都不错。

注意事项

1.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2.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3.忌过量运动,适当补充水分,以温开水为宜。

贴三伏贴时间表

年三伏天时间表: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

年7月11日-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

年7月21日-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

年8月10日-年8月19日,共10天。

伏前

7月1日-7月10日

伏后

8月19日-8月29日

END

有医说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qqpl.com//zcmbjc/12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