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学药考之肠胃辩证论治Day31

方不在多,

心契则灵;

症不在难,

意会则明。

陈实功

泄泻辩证论治

01食伤肠胃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消食导滞

保和丸

保和丸、加味保和丸

02温热内蕴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

葛根芩连汤

复方黄连素片、葛根芩连丸、香连丸

03脾胃气虚

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适,稍进油腻之物,则便次明细增多,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参苓白术散

开胃健脾丸、参苓白术散、健脾丸、涩肠止泻散

04脾肾阳虚

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四神丸

四神丸、固本益肠片

山楂(炒)、山药(炒)、麦芽(炒)、六神曲(炒)、鸡蛋壳(焙),辅料为淀粉、白糖。

本品为灰棕色的片;气香,味微甜。

消食化积,健脾养胃。

本品用于伤食伤乳,呕吐泄泻,脾虚胃弱,消化不良。

每片重0.47g,48片/盒。

口服。—次2-3片,一日3次,三岁以上酌增。

从根本上调理脾胃虚弱,失调的病因,消食化积迅速解决症状,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针对实证虚症皆可疗效更全面。

便秘辩证论治

01热结肠胃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口苦。舌红苔黄腻或燥裂,脉滑数或弦数。

清热润肠通腑

麻子仁丸

清宁丸、一清胶囊、新清宁胶囊

02气滞郁结

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作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顺气行滞

六磨汤

槟榔四消丸

03津亏肠燥

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口干。舌淡,苔少,脉细涩。

养血润燥

润肠丸

麻仁润肠丸、麻仁丸、麻仁滋脾丸、通乐颗粒+养阴清肺口服液

04阳虚寒凝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畏寒喜暖,面色?[huàng]白,唇淡口和,或兼腹冷腹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温通开秘

半硫丸

桂附地黄丸+麻仁滋脾丸

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而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又有助于肺气的肃降。在病理方面,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使肺失肃降,而见胸满,咳喘等症;若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则可见大便燥结,肺气虚弱,大肠传化无力,可出现气虚便秘,大便艰涩而不行,因而润肺从根本上治疗便秘不复发。

淋证辩证论治

01热淋

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寒热,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

八正合剂、热淋清颗粒、三金片、癃[lóng]清片

02石淋

尿中有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因,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石韦散

排石颗粒、石淋通片、复方金钱草颗粒

03劳淋

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病程缠绵,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

同仁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五子衍宗丸

名词释义

证名,是指小便色红,其中“溺”本意指无节制或过分。

是指排尿不彻底,尿完后还有少量尿液流出。

少腹是指腹的下部,位于脐与骨盆之间,又称小腹;

证名,是指肢体牵引不适有紧缩感,屈伸不利之证,常见于四肢及腹部。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qqpl.com//zcmbwh/11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