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已过,此时我们才算是真正进入了秋季,天气逐渐由热转凉,空气中的水分也逐步减少,于是人体就会由此产生一系列因干燥引起的生理变化,这就是“秋燥”。
秋季是一个收藏的季节,人体也适宜收敛的时候,中医对时令养生有着独特的见解,在此专家为你推荐适合秋季养生保健的中药大全。
秋季切忌乱进补
秋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进补不可以乱补,应注意下面几个要点:
◆切忌“虚实不分”中医遵循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人不适合使用补药,对症下药才能益补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切忌“多多益善”“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如服用过量参茸类补品,会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维生素C,可导致恶心、呕吐和腹泻。所以进补该适可而止。
◆切忌“重进轻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每天餐桌上的美食也不断丰富,但由于生活节奏快引起的排便不规律甚至便秘,会让食物的毒素和有损健康的元素残留。养生专家近年提出一种“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提倡进补的同时也要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常。
◆切忌“恒补不变”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为“偏食”、“嗜食”等状况,这样就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不利因素。因此进补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切忌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切忌“越贵越补”药材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性,根据需要来进补,“缺什么,补什么”,才是正道,切勿凭借药材的贵贱来分高低,应以对症和实用作为滋补的原则。
秋季滋补中药
秋
然而秋季到底要怎么补呢?滋补的药材又该选择哪些呢?那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问。从气候特点来说,秋季之风属燥,而人体五脏六腑在秋季会因干燥引起肺旺肝弱的现象,脾胃也很容易受到影响。故秋季药物保健法应以清润为主,辅以补养气血。
◆清润秋燥药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别,在用药上应予以区分。常用的清润秋燥药材有:
:性味甘、微寒,功能润肺止咳,养胃生津。
:性味甘、大寒,功能养阴清热,润燥生津。
:性味甘、微寒,功能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性味甘,微寒,功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养阴滋补药在秋季,应养阴滋补肝肾,因为秋为肺所主,肺盛而肝弱,滋补肝肾,调理脏腑之间的平衡。常用的养阴滋补药材有:
:性味甘、苦、凉,功能滋肾益肝,乌须明目。
:性味甘、平,功能滋养肝肾,润燥滑肠。
:性味甘、苦,功能清热,凉血,生津,滋阴。
:性味甘、苦、寒,功能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性味甘、平,功能补脾润肺。
:性味甘、微寒,功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适于肺胃燥热伤阴之证。
◆益肺润燥剂秋季燥邪干涩,易伤津液,从而出现阴液亏虚,损伤肺阴。常用的益肺润燥药材有:
:由枇杷叶制成。功能清肺润燥,止咳化痰,适用于肺热燥咳。
:由大雪梨制成。功能养阴润肺,清燥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由天冬、麦冬制成。二冬均为甘寒清润之品,都具有养阴润肺之功,但天冬功在肺肾,麦冬功在肺胃,二药合用,互相协同,相互补充,功能养阴润肺,祛痰止咳,适用于咳痰少,痰中带血,鼻干咽痛等肺阴虚等症状。
北京那家白癜风医院最好白癜风早期症状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