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易混淆的医学检查指标,仔细看看,自己有没有记错呢?如果记错了,就多看几遍哦!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1
红细胞计数
(RBC)
新生儿:(6.0-7.0)×/L婴儿:(5.2-7.0)×/L儿童:(4.2-5.2)×/L成人男:(4.0-5.5)×/L女:(3.5-5.0)×/L
血红蛋白
(Hb)
男性:~g/L女性:~g/L新生儿:~g/L
轻度贫血,Hb量在>90g/L
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
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
极重度贫血,Hb量在<30g/L
红细胞沉降率
男性:0~15mm/1h女性:0~20mm/1h
血小板(PLT)
(~)×/L
2
白细胞计数
(WBC)
成人末梢血:(4.0~10.0)×/L成人静脉血:(3.5~10.0)×/L新生儿:(15.0~20.0)×/L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儿童0.~0.0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占比最少淋巴细胞0.20~0.40(20%~40%)单核细胞0.03~0.08(3%~8%)
3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等
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
磺胺类、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4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过敏性疾病、皮肤病与寄生虫病、头孢类抗生素等★虫子头皮酸过敏
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坎地沙坦、甲基多巴等
5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结核、病毒、各种传染病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
传染病的急性期
6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
长期慢性炎症、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7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见于
生理性;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8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致
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增多;其他减少。★红中板
9
会使血红蛋白量增多的药物
对氨基水杨酸钠、伯氨喹、维生素K、硝酸甘油等
10
一般不会改变Hb正常值的是
维生素B
11
使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有
磺胺药、氯霉素、甲砜霉素、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抗肿瘤药、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婴儿血小板等
12
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呈现
淋巴细胞增多
血液病、创伤及铅、铋中毒呈现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时呈现
中性粒细胞增多
13
使尿液pH值增高的药物
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等碱性药物
使尿液pH值降低的药物
维生素C、氯化铵等酸性药物
14
尿蛋白定量区间
<mg/L尿,<mg/24h尿
15
可引发肾毒性蛋白尿的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
16
可能导致尿血红蛋白阳性的药物
阿司匹林、磺胺药、伯氨喹、硝基呋喃类、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吲哚美辛、秋水仙碱、吡罗昔康等
17
可能导致尿肌红蛋白阳性的药物
酒精、药物(两性霉素B、海洛因、巴比妥类)中毒
18
尿沉渣管型异常尚可见于
应用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顺铂等药物★磺胺顺铂多管型
19
可出现结晶尿的药物
服用磺胺药、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米酮等药★西米像黄球结晶
20
引起假性糖尿的药物
维生素C、尿酸、阿司匹林、异烟肼
21
提示肾实质性病变的是
尿沉渣管型
22
提示尿路感染的是
尿沉渣白细胞
23
黄疸、肝癌、肝硬化可产生
尿胆红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
尿葡萄糖
多黏菌素可能会引起
尿蛋白
24
粪检显微观察
真菌
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
上皮细胞
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白细胞
肠道炎症(细菌性痢疾)
红细胞
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阿米巴痢疾)
25
粪外观
药物影响
疾病影响
无光泽的灰黑色
药用炭、铋制剂、铁制剂、中草药
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
黄色
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
大量黄绿色稀便
伪膜性肠炎
白片土状或白色
服用硫酸钡
大量稀水便
艾滋病患者肠道孢子虫感染
灰白色或白斑点
氢氧化铝制剂
脓血便
细菌性痢疾(脓)、阿米巴痢疾(血)
红或黑色
抗凝血药华法林
米泔水样便
霍乱、副霍乱
红至黑色
水杨酸钠
鲜血便
下消化道出血
橘红至红色
利福平
柏油便
上消化道出血(>50ml)
白陶土便
阻塞性黄疸,胆结石
★金黄色的沙滩
黄水样便
沙门菌属或金葡菌性食物中毒
26
粪隐血见于
消化道溃疡
27
肝功能检查指标
ALT:速率法<40U/L
AST:速率法<40U/L
GGT:男11~50U/L
女7~32U/L
总蛋白(TP):成人60~80g/L双缩脲白蛋白(A):成人35~55g/L溴甲酚绿法球蛋白(G):成人20~30g/L
A/G比值:1.5:1~2.5:1
28
总胆红素(STB)
新生儿:
0~1天34~μmol/L
1~2天~μmol/L
3~5天68~μmol/L
成人
总胆红素:3.4~17.1μmol/L
结合胆红素(CB):0~6.8μmol/L
非结合胆红素(UCB):1.7~10.2μmol/L
29
胆红素临床意义
根据总胆红素(STB)值
判定有无黄疸
隐性或亚临床性
1倍﹤STB﹤2倍(17.1μmol/L)
轻度黄疸
2倍﹤STB﹤10倍
中度黄疸
10倍﹤STB﹤20倍
高度黄疸:
STB>20倍
根据检测值推断
黄疸发生的病因
溶血性黄疸
通常STB<5倍(17.1μmol/L)
肝细胞性黄疸
1倍﹤STB﹤10倍
不完全梗阻性黄疸
10倍﹤STB﹤15倍
完全梗阻性黄疸
通常STB>20倍
判定黄疸类型
STB↑+非结合胆红素↑=溶血性黄疸;STB↑+结合胆红素明显↑=胆汁淤积性黄疸;三者均↑=提示肝细胞性黄疸
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CB/STB)协助鉴别黄疸类型
CB/STB:<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 20%~50%之间,为肝细胞性黄疸; >50%,为胆汁淤积性(梗阻)黄疸★胆结石
30
具有肝毒性的药物
氯丙嗪、异烟肼、利福平、水杨酸、奎宁、氨苄西林、四氯化碳、乙醇、汞、铅、有机磷、红霉素、依托红霉素等
31
可使ALT/AST升高的药
抗生素、××西林、头孢××、红霉素类、××康唑、灰黄霉素、××洛韦、他汀
32
急性或轻型肝炎时
血清AST升高的幅度不如ALT,故AST/ALT比值<1
33
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
血清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故AST/ALT比值>1
34
γ-谷氨酰转移酶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1~50U/L;女性7~32U/L
35
致γ-GT升高的药物
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二苯乙醇GGT
36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导致
ALT、AST、ALP、CPK升高
37
血清尿素氮(BUN)
成人:3.2~7.1mmol/L
婴儿、儿童:1.8~6.5mmol/L
血肌酐(Cr)★51/48/59/26/13/16
0~7天
53~97μmol/L
成年男性:59~μmol/L
成年女性:45~84μmol/L
儿童
1周~1月
27~62μmol/L
1月~1岁
18~35μmol/L
1月~16岁
18~62μmol/L
38
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是
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Cr)
39
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是
淀粉酶升高
40
急性心梗早期的诊断指标是
肌酸激酶(CPK)
41
可使血尿酸增高的药物
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铅中毒,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贝诺酯)、利尿剂(氢氯噻嗪、甲氯噻嗪、贝美噻嗪、苄噻嗪、阿佐塞米、托拉塞米、依他尼酸)、抗高血压药(利血平、喷布洛尔、替米沙坦、氯沙坦、二氮嗪)、胰岛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巯嘌呤、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西罗莫司)、抗结核药(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维生素(维生素C、B1)等
42
血糖参考范围
空腹血糖:成人3.9~6.1mmol/L(70~mg/dl)★18
儿童3.3~5.5mmol/L(60~mg/d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mg/dl)
43
影响糖代谢,致使血糖异常降低的药物有
β受体阻断剂、ACEI类、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