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摸底考试相关专业知识答案与解

A型题

1.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是

A.开展卫生宣传

B.配合调查研究

C.普及保健知识

D.改善人类的健康相关行为

E.实施系统的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答案:D

解析: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以传播健康信息为主要措施,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2.下列不属于按教育目的分类的健康教育研究范畴的是

A.营养健康教育

B.生殖健康教育

C.职业人群健康教育

D.环境保护健康教育

E.疾病防治健康教育

答案:C

解析: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属于按目标人群分类的范畴。

3.以下属于“S-O-R行为表达式”构成要素的是

A.环境

B.感知

C.刺激

D.反射

E.反馈

答案:C

解析:“S-O-R”分别表示产生人类行为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即刺激-有机体-行为反应。

4.以下不属于行为构成要素的是

A.行为主体

B.行为客体

C.行为环境

D.行为结果

E.行为反馈

答案:E

解析: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

5.0~3岁时期,个体所处的行为发展阶段是

A.初试发展阶段

B.被动发展阶段

C.主动发展阶段

D.自主发展阶段

E.巩固发展阶段

答案:B

解析:0~3岁属于被动发展阶段,3~12岁属于主动发展阶段,12~13岁至成年属于自主发展阶段,成年后至终生属于巩固发展阶段。

6.以下描述不属于“社会行为”特征的是

A.由社会环境造就

B.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

C.目的在于适应外界环境

D.贯穿人类整个社会化过程

E.需要在不断学习、模仿、与人交往中习得

答案:B

解析:社会行为由人的社会性决定。

7.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包括

A.有害性、隐蔽、稳定性、获得性

B.危害性、明显、稳定性、习得性

C.有害性、隐蔽、不稳定性、获得性

D.危害性、隐蔽、不稳定性、习得性

E.有害性、明显、不稳定性、获得性

答案:B

解析: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包括危害性、明显和稳定性、习得性。

8.关于人类行为“目的性”的阐述,正确的是

A.受遗传、学习影响

B.是因势利导的依据

C.随年龄增长而变得明显

D.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

E.是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

答案:D

解析:人类行为受遗传和后天学习影响而存在差异性,因此健康教育必须因势利导。目的性与年龄变化无明显关联。人类行为的可塑性特点是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

9.以下属于“日常危害健康行为”的是

A.药物滥用

B.讳疾忌医

C.不遵医嘱

D.缺乏体育锻炼

E.违反法律法规

答案:D

解析:A、E属于违规行为,B、C属于不良疾病行为。

10.举止稳重以利于接近对方,属于非语言传播技巧中的

A.面部表情

B.仪表形象

C.动态语言

D.同类语言

E.体态语言

答案:B

解析:仪表形象是通过适当的仪表服饰、体态、姿势表示举止稳重,有助于获得对方的信任和接近。

11.“您今天的气色好多了,是吧?”属于常见提问方式中的

A.封闭式

B.开放式

C.复合式

D.探索式

E.偏向式

答案:E

解析:偏向式提问包含提问者的观点,可暗示对方做出提问者想要的正确答案。

12.人类行为的主要适应形式除反射、控制和应激外,还包括

A.调整、顺从、顺应

B.调试、顺应、应对

C.调节、顺应、应对

D.调试、顺从、应对

E.调节、顺从、顺应

答案:B

解析:人类行为的主要适应形式包括反射、自我控制、调适、顺应、应对、应激。

13.关于小组讨论的组织技巧,正确的是

A.常用扇形座位排列

B.小组人数宜为4~6人

C.谈论时间宜在2小时内

D.根据成员感觉舒适方便选择地点

E.讨论开始首先确定讨论提纲

答案:D

解析:常用座位排列为圆形或马蹄铁形,人数多控制在6~10人,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讨论提纲应在讨论前确定。

14.选择健康传播途径的原则除准确性外还包括

A.针对性、速度快、经济性

B.科学性、速度快、经济性

C.针对性、科学性、通用性

D.速度快、通用性、经济性

E.针对性、速度快、科学性

答案:A

解析:选择健康传播途径的原则不包括科学性、通用性。

15.某人有高血压,在参加社区健康教育讲座时对于讲座中有关高血压方面的知识特别







































白癫风病的图片
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qqpl.com//zcmbyy/8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