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冬至养生,助您健康过冬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

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冬至起居养生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

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

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1、勤搓手防感冒

在寒冷的冬至时节,常搓手对健康大有裨益。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劳宫、鱼际、合谷等。

通过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可充分刺激位于手心的劳宫穴,让心脏逐渐兴奋起来;

经常刺激位于双手拇指根部隆起处的鱼际穴,可疏通经络,增强呼吸系统功能,预防感冒。

搓手时宜双手抱拳,双手从虎口接合,两手捏紧,再移动双手转动,使其在转动过程中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时间可长可短,贵在每天坚持。

2、常晒背以养阳

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人体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冬至时节气候寒冷,在阳光充足的时候,经常晒晒后背有助于补益身体阳气。

除此之外,常接受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皮肤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在肠道中吸收,从而使摄入的钙更有效的吸收,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3、暖双足防体寒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主载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而足少阴肾经循行于足底。

脚亦是人体经脉汇集之处,12条正经中有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经起始于足,分布于脚部的穴位有60多个,故脚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

晚上睡觉前,用热水烫一烫脚,既能御寒,又能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脚的营养供给,保持皮肤柔软,减轻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劳。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冬至饮食养生

冬至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

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

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

多饮豆浆,多吃萝卜、胡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番茄、荸荠、藕、白菜等。

1、饮食忌辛辣燥热

“气始于冬至”,因此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节。此时在饮食方面宜多样化,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辛辣燥热、肥腻食物。

2、可常食坚果

冬至时节可多食些坚果。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至时天气较冷,多数人吃后不存在这个问题。

虽然坚果的油脂成分多,但都是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因此有降低胆固醇、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冠心病等作用;

冬天寒冷干燥,使人觉得鼻、咽部干燥和皮肤干燥、容易上火,因此每天能吃点水果不仅能滋阴养肺、润喉去燥,还能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

如梨、猕猴桃、甘蔗、柚子等都是比较适宜的水果。

冬病冬治三九贴三九灸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进行“三九贴”,三九灸,还对“三伏贴”“三伏灸”的疗程有加强和巩固的作用,起到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的目的,属于冬病冬防。冬至是贴三九贴和三九灸的第一天。

[三九贴、三九灸适宜人群]

1、呼吸系统疾病: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体虚容易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泻、腹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消化不良)等。

3、儿科疾病: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消化不良、厌食、便秘、慢性腹泻、胃肠薄弱。

4、妇科生殖系统疾病:痛经、盆腔炎症,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

5、痛证: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

6、皮肤科: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病等

看中医就到神威中医堂

中医诊疗

国家级名老中医、省内知名专家

也许有您找寻许久的中医专家

传统膏方

一人一方量身定制

传统理疗

艾灸、推拿、小儿推拿、拔罐、刮痧

便民服务

定期开展健康小讲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qqpl.com//zcmbzl/10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