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又称为婆婆丁、黄花地丁、黄花苗、黄花郎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
春季,人们喜欢用蒲公英蘸酱吃、或做锅贴、凉拌,都有很好的降火、消炎的作用。
那么,吃蒲公英,都有哪些好处呢?
1,降火、消炎
蒲公英,性寒,有很好的消炎作用,对上火引起的口腔炎症、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等慢性炎症均有显著功效。
蒲公英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称,对体内一些炎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2,排肝毒
蒲公英归肝经,善于排肝毒、清肝火,有很好的保肝护肝作用。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曾报道,用蒲公英根泡水,可排肝毒,预防肝损伤,尤其是酒精性肝损伤效果显著。
3,消胃炎
蒲公英也归胃经,现代研究发现,蒲公英可杀灭、抑制幽门螺杆菌,促进胃黏膜修复,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据《本草新编》记载“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说明对清胃火也有不错的效果。
4,促进排便
蒲公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矿物质、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作用。
5,保护乳腺
《唐本草》:蒲公英“主妇人乳痈肿”。
《本草正义》:蒲公英“治乳痈乳疗,红肿坚块,尤为捷效”。
临床实践证实,蒲公英对乳房疾病的确疗效确切,多用于女性乳腺增生、乳腺炎。
蒲公英的好处多,但有4类人最好少吃!
1,低血压者慎用
因为蒲公英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所以,这类人最好别吃,避免出现不适症状。
2,久病者慎用
久病的人,身体比较虚弱,需要呵护阳气,而蒲公英性寒,会损阳,不利于病情好转,所以,这类人最好别吃。
3,慢性肠炎者慎用
蒲公英虽有消炎作用,但对慢性肠炎的人来说,还是要慎用,否则可能会加重腹泻的症状。
4,脾胃虚寒者慎用
蒲公英性寒,对脾胃虚寒者来说,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最好少吃或不吃。
蒲公英除了食用,也可制成茶,长期泡水喝,也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蒲公英,是野菜,更是草药,趁着春天挖一点,还能泡水当茶喝。
蒲公英性寒,很多人不宜长期饮用,两个方法帮你降低寒性!
方法一:搭配温性食物
蒲公英根+黄桂花
搭配黄桂花,做成蒲公英黄桂花茶,一起泡水喝,可中和寒性。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称,去火消炎,改善咽炎、扁桃体炎,效果尤佳。
黄桂花,味道芳香,可止咳化痰,温肺除湿而化痰。
用其泡水喝,有利于改善咳嗽、气喘等,还可止咳,促进肺部毒素排出,桂花味道清香,有助于清新口气。
所以,对于吸烟喝酒的男性来说,这样的搭配,是很好的选择。
蒲公英+玫瑰花
搭配玫瑰花,做成蒲公英玫瑰茶,一起泡水喝,中和寒性的同时,疏肝解郁,效果更佳。
玫瑰花,性质温和,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可改善春季肝气郁结,保护肝脏健康。
二者搭配,在春季护肝,效果加倍。
方法二:经发酵处理
将蒲公英叶经发酵处理,制成蒲公英红茶,可大大降低其寒性,适合长期饮用。
做法:
1、将蒲公英的叶子和根茎分开,取叶,清洗干净,晾干。
2、待蒲公英叶干后,继续将其失水,达到一定硬脆后,将其揉捻,利于发酵。
3、将揉捻的叶呈一定厚度摊放于特定的发酵盘中,将蒲公英叶按红茶发酵过程进行处理。
4、发酵好后,将其放置高温下烘焙,迅速蒸发水分,放凉,放置玻璃瓶中存放即可。
最后,一株蒲公英,可改善多种小毛病
1、急性乳腺炎:鲜蒲公英全草捣烂,外敷,每日2次,3~5天可见效
。
2、口腔溃疡:咀嚼干蒲公英5-10min,内服+外敷,加快愈合减轻疼痛。
3、带状疱疹:煎水外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减轻疼痛。
4、足廯:同败酱草一起煮水,洗脚,可收敛、消肿、止痛。
5、眼疾:煮水,外熏眼部,可改善目赤红肿。
6、催乳:泡水喝,可使乳管畅通,乳汁充盈。
7、烧、烫伤:取新鲜蒲公英全草,洗净捣烂,用纱布挤出细汁,放入容器内,加入冰片少许备用。烧烫处清洗消毒后,将上述药液涂于患处,每日3次,一般3~5天可明显见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