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控水貂消化道疾病综合防控

水貂目前是国内养殖数量最多,最具地域性的毛皮动物品种之一,由于各地的养殖数量及模式、气候条件与饲料资源、原料选择及加工的差异,近几年以腹泻、中毒、呕吐等症状为主的消化道疾病成为困扰水貂健康生长的重要疾病因素,因此,控制消化道疾病能有效降低动物损失,提升饲料利用率。

一、流行及检测概况

水貂的消化道疾病在不同生物学时期呈现不同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症状,已成为养殖场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个别养殖场/户严重时发病率高达60%以上,多表现为粪便不成形、稀薄、黄白痢等,仔兽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等隐性慢性损失;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断奶分窝前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次是在生长期的腹泻及中毒等情况居多。根据近几年的检测发现,其发病原因多以饲料应激、细菌、药物及毒素、营养代谢等因素居多,各因素间又相互影响,饲料应激性因素导致的腹泻多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水貂发生死亡;药物及毒素造成水貂中毒的同时,继发药物依赖性腹泻甚至病毒性腹泻,最终导致疾病情况加重。

近几年检测发现,水貂的消化道疾病细菌性病原中,检出以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为主,就药敏试验情况来看,药物以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喹诺酮类敏感性较高,而且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养殖场/户同种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分析可能与日常用药习惯及联合用药有较大关系;中毒性疾病主要是抗生素药物、细菌毒素、饲料中霉菌毒素及肉食性饲料变质等为主,抗生素药物中毒主要集中在肺炎发病高峰期居多(占比70%以上),药物长期大剂量应用,导致中毒性疾病的发生;病毒性腹泻虽然检出率很低,但是对于伪狂犬、冠状病毒等没有专用疫苗来控制的病毒性病原,只能通过提高动物抵抗力及严格把控饲料原料安全,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措施;对于病毒性肠炎,疫苗防控是唯一有效的途径之一,继续贯彻并执行“按日龄分批免疫”的观念,细化免疫操作,保障免疫成功。

二、病因分析及对策

近几年的病料检测发现(图二)水貂消化道疾病贯穿整个养殖周期,在不同时期其发病原因有所差异,分析本病的在不同时期的发病原因,有利于控制本病的发生率。

6~7月份是仔兽分窝前后的腹泻发生率是最高的时期,也是仔貂伤亡的高峰期。此时期腹泻主要诱因是饲料应激,一是饲料骨质颗粒太大,损伤肠道,排空太快;二是营养搭配不合理,营养吸收差、浪费严重。仔貂出生后3周开始认食,采食少量饲料,随着母貂奶水的减少,采食饲料量逐渐上升,此时饲料中骨质类饲料不够细腻,极易损伤仔貂肠道,严重者出现粪便带血丝的情况,仔貂肠道被损伤后肠道健康直线下降,这就为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等病原打开了方便之门,随后逐步开始出现粪便变色、不成形,仔貂肠道的营养吸收能力急速下降,最终导致仔貂衰歇或者假发感染而死亡;其次是仔貂在此时期的饲料搭配不均衡,仔貂对于高蛋白高脂肪饲料难以迅速吸收,导致营养性腹泻(吃料但是不长个),饲料浪费严重;尤其以今年夏季有貂场以鸡蛋代替鱼甚至添加剂的做法,结果导致仔貂腹泻严重、粘仔病高发。所以此时期控制腹泻的关键在于,一、在保障原料安全的大前提下,所有骨架类饲料必须彻底粉碎细腻,提升营养吸收率,降低应激;目前在诸城、安丘等地养殖场/户使用磨糊机处理经过初加工粉碎的饲料(玉米、骨架、鱼排),饲喂后效果优良,基本无营养性腹泻的情况出现;二、合理营养搭配,控制细菌总数。首先要根据以往成功先例稳定饲料配方,不可每年突变;其次是通过熟制或者添加酸化剂方式控制细菌总数,严格把控饲料加工过程中环节,及时冲洗消毒器械,减少细菌滋生。

进入8~9月份,随着日龄的增长,水貂肠道继续发育完善,虽然对饲料的适应性逐步提高,但是其肠道抵抗力仍比较脆弱,尤其是在6~7月份受伤肠道此时期也极易出现腹泻;而且在目前国内所有养殖场/户中,对于鲜饲料加工过程中对于细菌总数的控制极难做到,在这种大背景下,水貂此时的肠道健康主要是控制病原总数,提高饲料的可消化利用率;对于注射褪黑激素的水貂,饲料在此时期最好以新鲜易消化的原料为主,同时配合彻底粉碎工艺和适量酸化剂(磷酸、醋酸等),提升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尤其是水貂注射褪黑激素后,水貂采食量大增,生长速度快,细腻的饲料原料有利于营养吸收;同时可适当添加少量微生态制剂(饲料用酵母、益生元等),养护肠道健康,减少腹泻出现的风险;此时期应严格







































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qqpl.com//zcmbhl/8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