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穴位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操作方法

广义而言,凡是导致结肠的慢性炎症均可称为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狭义而言指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直肠,甚至整个结肠。本病特征是病程长,慢性反复发作,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特征,黏液便、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下断,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青壮年多见。

临床表现主要是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重者可每1~2小时一次。部分患者可有夜间腹泻和(或)餐后腹泻。直肠严重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粪质多呈糊状,混有大量黏液,甚至带脓血。腹痛多为慢性,时轻时重,有时腹痛先于腹泻,有时伴有发热、恶心、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腹痛可为脐周或左下腹。偶尔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由于长期发作,患者往往表现为体重减轻和面色苍白,在疾病活动期腹部检查时结肠部位常有触痛。可能有急腹症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的现象,在急性发作或暴发型病例中尤为明显。

现介绍以下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灸法:

温和灸

将艾卷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三阴交或关元、神阙,距离皮肤2~3厘米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5~3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每日1次,10-15次为1个疗程。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具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取三阴交穴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神阙穴在脐中部,脐中央。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等功效。

隔姜灸

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0.2~0.3厘米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足三里、三阴交或关元、神阙等穴区,艾炷如黄豆大,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6~9壮,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疱为度。灸毕可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隔盐灸

患者仰卧,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之细白盐适量,可炒至温热,纳入脐中,使与脐平。如患者脐部凹陷不明显者。可预先置脐周一湿面圈,再填入食盐。然后上置如枣核大的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烫热,即更换艾炷,连灸5-7壮。为避免食盐受火爆裂烫伤,可预先在盐上放了一薄姜片再施灸。每隔日灸1次,5-10次为1个疗程。

药物灸

[配方1]

取穴:脾俞、大肠俞、神阙。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取硫黄30克,枯矾30克,朱砂15克,母丁香10克,独头蒜(去皮)3枚,生姜克,麻油毫升,黄丹(炒)克。先将前6味混合捣烂如膏状,搓丸如黄豆大,备用。一穴二丸,每次置于膏药中间,敷于上述各穴,每日1次,起疱则止。

[配方2]

取胡椒10粒,番木鳖去壳生用3个,枯矾10克,大蒜10瓣,米.饭适量。前3味药共研成细末,加入大蒜共捣烂,再加入米饭适量,捣匀如泥状,制成5分硬币大小的药饼,敷于神阙,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隔日1次,直至痊愈为止。

[配方3]

取吴茱萸15克,绿豆10克,共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神阙,8小时后去除,每日1次。

[配方4]

取苦参18克,黄连9克,黄柏、白及各15克,共研成细末,炒热,装入布腰带中,制成药带,缚于少腹部(阿是区),3-5日换药1次。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殿疯的图片是什么样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qqpl.com//zcmbyy/8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